齐鲁师范学院教务处文件
教字〔2021〕39号
关于2021年度编制《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的通知
各学院:
根据《关于组织编制发布高等学校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21〕62号)、《关于做好“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2021年监测数据填报工作的通》(国教督办函〔2021〕60号)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改进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和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鲁教高字〔2017〕8号)有关要求,开展我校2021年度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编制工作,现将相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做好报告编发工作的重要意义
编制发布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是对我校人才培养工作及各专业教育教学的全面检视、客观分析和系统总结,是加强质量监控评价、扩大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体现,也是展示我校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育人成效的重要途径。加强和改进这项工作,对于增强我校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社会需要的主动性,促进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办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的编发以各专业为主体。各学院要落实主体责任,统筹各方面的力量,切实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要围绕报告的编制,建立常态化、制度化自评机制;要通过报告的发布,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交流和信息反馈,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特别是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改进工作,增强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努力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二、编发报告工作要求
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以专业为单位,在充分调研分析和认真总结提炼的基础上,按照学年度分专业认真撰写。当年有毕业生的专业均需撰写培养状况报告。
1.正文编写要求。报告既要反映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等基本情况,又要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措施、新方法、新成果。主要内容涵盖: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能力、培养条件、培养机制、培养质量、培养特色、毕业生就业创业、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拟采取的对策措施等报告中应尽可能编入各专业优秀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典型案例。
2.数据统计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要以客观数据为依托,有关数据须真实准确,采用文字、图表相结合的形式直观反映专业人才的培养状况。各项数据须与教育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的统计口径及数值相一致。
3.结构格式要求。本科专业、专科专业分别形成一个文件夹,文件夹以学院命名。每个专业单独文档,文档以专业名称命名。
4.具体格式及内容参考附件。
三、提报报告的具体要求
1.教务处将对各学院提交材料进行审核,格式不规范、内容不符合要求的将退回修改。
2.11月3日中午12点前完成,纸质版(学院院长签字盖章)1份报送教务处B404,同时发送电子版至邮箱qlnujx@163.com。
附件:1.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格式要求及参考样例
2.专业人才培养状况年度报告有关问题说明
教务处
2021年10月18日
附件1
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格式要求
及参考样例
一、格式要求
(一)标题:黑体小二加粗居中,单倍行距。
(二)一级标题:黑体小三左缩进2个汉字符,单倍行距。
(三)二级标题:黑体四号左缩进2个汉字符,单倍行距。
(四)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左缩进2个汉字符,单倍行距。
(五)段落文字:宋体小四,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左缩进2个汉字符。行距20磅。
(六)表格:表名置于表的上方,宋体五号居中,表格内文字为宋体,大小根据表的内容自行调整。
(七)图:图名置于图的下方,宋体五号居中,单倍行距。
二、参考样例
XX学院2021年度****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
引言
………
专业一: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
二、培养能力(专业基本情况、在校生规模、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等)
………
三、培养条件(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设备、教师队伍建设、 实习基地、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
………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合作办学、 教学管理等)
………
五、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就业专业对口率、毕业生发展情况、就业单位满意率、社会对专业的评价、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等)
………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创业情况、釆取的措施、典型案例等)
………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
专业二:
………
专业三:
………
………
结语
附件2
专业人才培养状况年度报告有关问题说明
模块 |
说明 |
人才培养目标 |
|
培养能力 |
专业设置情况:本专业的设置与发展情况 在校生规模:截止9月30日本专业的在校生 课程设置情况:本专业正在使用的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情况,如果本年度修订过培养方案,把修改完善的部分加以说明。 创新创业教育:结合本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总结本专业的教育情况 |
培养条件 【数据与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一致,及与上一年比较各培养条件变化情况】 |
教学经费投入:本专业使用的教学日常运行费用、教学改革费用、课程建设费用、教材建设费用、专业建设费用、校内外实践实习费用、教学研讨费用、教学差旅费用、图书资料购置费用、学生活动费用、及其他用于教学的费用等(以上列举仅为统计数据使用,编写报告时不必逐项列出,只统计总量);学校统筹经费部分可按划拨二级院系经费的各专业实际情况进行分配,数额尽可能准确。为便于分析,教学经费投入需计算生均经费。 教学设备: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仪器设备名称,本年度投入变化情况等。 教师队伍建设:专兼职教师队伍情况,本年度数量变化情况,专职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变化情况,加强队伍建设的措施和投入变化等。 实习基地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名称和数量变化情况、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变化情况等。 信息化建设:在线课程、课程网络资源、数字化文献资源等建设措施及投入变化情况等。 |
培养机制与特色 |
|
培养质量 |
毕业生就业率:当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上一届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 就业专业对口率:当届毕业生针对初次就业率的就业专业对口率和上一届毕业生针对年底就业率的就业对口率; 毕业生发展情况:当届毕业生针对初次就业率和上一届毕业生针对年底就业率的就业单位分布情况等; 就业单位满意率:就业单位满意情况; 社会对专业的评价:社会各界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的总体评价情况,如本专业获得的荣誉或建设项目、本专业毕业生获得的荣誉等,可用案例、媒体报道、数据等加以佐证; 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当年省内外本科生的一次录取率及报到率。 |
毕业生就业创业 |
当届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情况及典型案例。 |
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
|
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
|